核心提示
当今时代,信息作为一种重要资源,合理有序流动对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;无序甚至有害流动,则会对国家、社会及个人造成种种危害。对军人个人信息来说,如何既保证对内对外交往中必要和正常的交流,又要防止非法泄露,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。这就需要我们建章立制,加强管理,通过严把各种关口,把该保护的个人信息保住,真正做到既有效流动又不泛滥成灾。
国防部网讯 据中国国防报(侯亚铭)报道:本报4月23日在一版刊发《军人,个人信息涉及军事秘密;战友,务请注意保密谨防泄露》一文后,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。不少官兵来电来信表示:军人个人信息除具有公民个人信息的一般属性外,还具有特殊的军事属性,其安全事关国防稳固,军队壮大,希望本报对此继续保持关注,深挖相关问题,并提出对策措施。鉴此,我们特组织了这篇后续报道,望广大官兵的个人信息不再“满天飞”地随意曝光在信息时代的橱窗里。
提供个人信息下载的网站截图
军人信息泄露“端口”多
5月初,我国针对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,首次开展大规模集中行动进行严厉打击。截至5月5日,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936人,刑事拘留978人,挖出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“源头”44个。
当今社会,公民信息泄露已成社会公害。在军人越来越多地融入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,其个人信息安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加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对军人个人信息的收集、储存、披露、提供和利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,军人隐私权受到侵害的渠道越来越广,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的可能性随之加大。
调查显示,当前军人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几乎无处不在,方式五花八门。综合起来看,主要有实体和虚拟两大渠道。
实体渠道主要是指军人在与社会实体组织等打交道,如购车、就医、办理银行业务、看房买房等时,其填写的个人信息被这些单位的“内部人员”非法泄露,甚至变卖谋利。据了解,目前在电信、银行、保险、房地产、医疗等诸多行业,都有不少专吃信息饭的“内鬼”,只要付给其一定的酬劳,就能得到相关人员的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生日、住址、婚姻状况、电话甚至银行账号等信息。调查中,笔者发现多数军人的个人信息泄露源自信息所有者的“主动作为”,出售用户信息的高回报与因此造成的经济及名誉损失不成比例是“内鬼们”积极作为的动因。
虚拟渠道即在无形的网络、电磁空间的被动泄露。当前,电子邮件、博客、电子商务、网上交流等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,当军人涉足其中时,一旦警惕性下降,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泄露个人信息。在一份问卷中,“你本人或委托他人进行过网上购物吗?”,某部参与调查的100多名官兵有近70%选择了“是”。而“邮寄商品需要部队地址和个人信息,存在泄密隐患,如何处理?”许多官兵则选择“不知道”。调查发现,部分军人在注册电子邮箱、开通博客和微博、进行网上购物时,按照要求填写了个人基本信息,包括职业及住址等。更有甚者,少数安全意识淡薄的军人在接入互联网的家庭电脑、能上网的手机上随意聊天、交友,泄露个人身份甚至单位军事秘密。